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自成体系的“宫调”,是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形成和逐步完善的。它拥有以宫音和调声为代表的两个系统,而“旋宫”和“犯调”、“顺旋”和“逆旋”、“之调”和“为调”等,则是这两个系统在宫调体系中存在的具体体现。认识宫调体系中存在的两个系统,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宫调理论以及古谱解译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以2009年至2012年入学的14所艺术院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特点进行研究。
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由羊路由编剧、安波作曲、王大化和李波创作的《兄妹开荒》称得上是为中国民族歌剧“开荒”之作。
美国作曲家乔治.克拉姆(George Crumb)于1972年创作了这首《大宇宙》(MAKROKOSMOS),作品的立意新颖,充分挖掘了钢琴种种演奏法所带来的音色变化
以“纯音乐”和“标题性音乐”的不同美学观点为论点,阐释“纯音乐”的人文内涵和“标题性音乐”的非文学性因素,以及两者的共性和对立统一的关系、音乐与文学的互补性现象,揭示音乐及其作品在人类大文化的历史环境中的本质特点。
“上音”三位音乐家吴梦非、邱望湘、陈啸空研究(六)
国际音乐与医学协会(IAMM)“第六届音乐与医学国际学术会议”,于2020年5月30至31日通过网络平台ZOOM直播隆重举行。该文从在线会议主题演讲、主题网络研讨会、主题论文/海报演讲三大部分对会议进行了梳理,展现了跨学科音乐与医学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