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众多“中国风格”的大提琴作品中,有一首曾一度被遗忘,淹没在音乐历史的长河中,直至其作者诞辰90周年之际,这部作品才真正得以呈现于舞台,它便是马思聪的《A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之所以说这部作品被“历史”遗忘,一方面是学界对它的研究甚少,目前可查仅有卞祖善《浴火重生——马思聪的大提琴协奏曲》一文;另一方面是因其演奏技法复杂、篇幅较大,故在舞台上呈现的次数有限,鲜为世人所知。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化”大提琴协奏曲的创作数量不多,优秀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马思聪的《A大调大提琴协奏曲》本身具备创作当时较为前沿的文化艺术价值,且呈现出了马思聪所独有的创作风格,本应跻身“中国化”大提琴优秀作品之列。因此,重新审视、分析该作品,评价该作品的艺术价值,挖掘其思想文化内涵,使这部具有浓郁“中国风味”的大提琴精品再次回归学术研究与“大众”视野,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之一。同时,本文将结合“中国派别”大提琴教学的实践问题来展开对这部作品的研讨,对“中国派别”大提琴教学体系的建构问题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作者简介:赵嘉楠(1973- ),男,汉族,硕士,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