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宁作曲、王京生总撰稿、艺衡作词的大型儒家文化交响曲《人文颂》,于8月17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由林大叶指挥深圳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合唱团、河南省歌舞剧院合唱团和深圳高级中学百合少年合唱团演出。
这部作品分为序曲:起始之歌、第一乐章:仁、第二乐章:义、第三乐章:礼、第四乐章:智、第五乐章:信、结尾之歌七个部分。歌词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核心内涵“五常”既“仁、义、礼、智、信”分别与中国古典哲学的“五行”既“土、火、木、水、金”形成对位,表达人们“不分种族和地域”,和谐相处的理想。“五行”不仅是我们的先人对大自然的感性认知,同时,按照德国古典美学家立普斯的“移情说”,它们又是对美好事物的理想寄托,《人文颂》诗意地将“五行”作为高尚情操的音乐意象,进而作为各乐章的主题。
音乐一开始就是一个素材出自古琴曲《幽兰》的动机,古朴清远、沁人心脾,浓郁的民族风格扑面而来。这个动机作为主线变幻贯穿全曲,最终在“结尾之歌”成为一个鲜明的音乐形象,唱出一个过耳难忘的旋律,正如歌词所唱:“啊,温暖思想,永如朝阳,穿越时空住心房”。作曲家将复调与和声充分融合,调式与和声都是精致的民族化风格。多声部的合唱与器乐同样充分融合,形成民族风格的绚丽音响。曲作者安排了弦乐四重奏和大提琴宣叙调的段落,分别产生了“无词歌”和中国古代文人吟诵体的效果,匠心独具。西洋交响乐曲式中的展开技术是中国作曲家们重大课题,也是容易被听众认为“太洋”的欣赏障碍,这部作品洋洋一个多小时的音乐延展,没有佶屈聱牙的“模进”这类的外来痕迹,而是流畅地起承转合。这部作品打击乐的使用高度艺术化,虽然用了9名乐手,但在营造震撼效果的同时,还有许多细腻的手法,因此时而金声玉振,时而玲珑剔透,水盆和玻璃碗琴的运用是民族“八音之制”的时代性超越。除了筑的运用外,配器并没有刻意引入民族乐器,连竹笛特色的乐句都是由长笛来传神,作曲家致力于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神韵、意蕴的传达。这部作品就是这样将外来艺术形式进行民族化,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用超越民族的语言表述。
与当下许多只演一场就“刀枪入库”的作品不同,这部历经两年打磨数易其稿的大型交响乐作品已经在美国、法国等地巡演,并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特别推荐。之所以能走上世界乐坛,是由于音乐中中国人文精神的彰显。以集合的人也就是《人文颂》歌词中所说的“大写的人”出发的艺术品,应该是有厚重民族文化积淀的表述,当今音乐创作似疏于触碰。《人文颂》以“五行”咏唱的“五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这里是中国交响乐文化的新语境。 卜大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