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海顿 | 来听听“老爹”的这些经典作品吧!

04 03 2022  人民音乐出版社   评论 - 作品  260 次阅读  0 评论

2022年是海顿的290周年诞辰。让我们在海顿诞生的春天,重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吧!

 

海顿一生高产,推动交响曲从草创到成熟,奠定了以弦乐四重奏为代表的室内乐重奏的基础,与莫扎特、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三杰”。纵使物质匮乏,但这全然不会影响其精神;纵使生活并非一切如意,但他的作品却清新明快、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如春日阳光般温暖和煦。

2022年是海顿的290周年诞辰。让我们在海顿诞生的春天,重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吧!

 

“古典三巨头”的分分合合

海顿的奏鸣曲体现了他无畏的原创性,将多变的音乐手法和恒定的结构准则相结合,把音乐作品中生动、幽默和令人愉悦的一面展现给听众。海顿的创作更多是适应曲式方面的特性,服从音乐材料的指引。通过对单一主题和短小动机的塑造、凭借主调音乐织体的变化、灵活多变的节奏,以及强大的动力性,把纯音乐语汇和高度的想象力、幽默感完美地结合起来,同时又避免了过多地在音乐中掺杂主观情感,从而完美体现了古典主义和谐、平衡的原则。

莫扎特的奏鸣曲继承了海顿古典主义最为精致、典雅、规则的一面,但在同时也代表着一个隐晦的听觉世界,真正的情感被隐匿在无法抵抗的优美旋律下,外在的流畅性仅是一种表象,其下所蕴含着的悲剧性令人动容。这或许和莫扎特长于歌剧创作有关。作为歌剧作曲家,他善于塑造多重角色,这一能力在莫扎特的奏鸣曲中转化成性格各异、明暗交融、无限丰富的主题,并通过无与伦比的歌唱性使之完美地融合为一体。

1781年,海顿和莫扎特相遇后,海顿颇有相见恨晚之感,莫扎特也对海顿非常尊重,把他当作人生导师看待,甚至还以“老爹”(Papa)相称。尽管海顿比莫扎特大了23岁,但海顿却深受莫扎特的影响,甚至有人把海顿的创作定义为“前莫扎特时代”和“后莫扎特时代”。即便如此,我们仍能清楚地感受到海顿始终以一种合乎理性、遵循惯例、富有逻辑性的洞察力表达着情感,并最终在他那个时代获得艺术与物质上的巨大收获。

1792年,亦即莫扎特离世一年后,海顿在离开伦敦返回维也纳的途中,于波恩见到了22岁的贝多芬。贝多芬随即移居维也纳,以向海顿求教。临行前,贝多芬的保护人费迪南德•华尔斯坦伯爵(Ferdinand Waldstein)在纪念册上写道:“莫扎特的天分仍在为它托生身体的逝去而哀伤和哭泣。在思如泉涌的海顿身上它只是找到了暂时的寄所而非最后的归宿;它渴望与另一个人结合。经过不懈的努力,你定将从海顿的手里接过莫扎特的精神。”

遗憾的是,两年后贝多芬和海顿就分道扬镳了。这两年海顿一直在全力准备1794年第二次的伦敦之旅,所以贝多芬抱怨从未从海顿那学到些什么。尽管如此,贝多芬的确是继承了海顿的衣钵:无论是在短小动机的塑造上,还是在织体和调性的铺陈上,甚至在幽默性素材的使用手法上都能捕捉到海顿的影子。尤其是在单一主题的凝练上,贝多芬比海顿更节制,通过简单几个音就构建了整个乐章(如《第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正是在海顿和莫扎特的基础之上,贝多芬对奏鸣曲式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丰富,并在其中呈现出强烈的个人主观感受和巨大的情感冲突。这也导致海顿认为贝多芬的作品雄辩却过于粗鲁,幽默又过于谐谑。

 

春日听海顿

海顿钢琴奏鸣曲录音推介

到目前为止,录制过海顿钢琴奏鸣曲全集的钢琴家并不多,大多数人只是录制了他的部分作品,但随着近些年人们对海顿的重新认识,大量新的录音不断在涌现。下面将推介代表性的录音,以供参考。

 

演奏者:阿图尔•巴尔萨姆(Artur Balsam,1906—1994)
唱片信息:1961—1968 Orpheus(MHS,15LP)

 

20

《海顿奏鸣曲全集》
Orpheus(MHS)封面

 

波兰钢琴家阿图尔•巴尔萨姆少年时前往德国就读于柏林音乐学院,曾师从施纳贝尔(A.Schnabel)。1930年获得“柏林国际钢琴比赛”大奖,次年又获得了著名的“门德尔松室内乐奖”。1932年他与小提琴家梅纽因(Yehudi Menuhin)合作在美国进行了首演。“二战”期间,巴尔萨姆定居纽约,并和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合作,在NBC交响乐团担任了五年的独奏钢琴。巴尔萨姆也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室内乐艺术家,和他合作的都是最著名的大师,包括海菲兹和罗斯特罗波维奇等。同时,巴尔萨姆也在伊斯曼、波士顿和曼哈顿等音乐学院任教,他的学生包括艾克斯(Emanuel Ax)、普莱亚(Murray Perahia)等。

这套录音是巴尔萨姆在20世纪60年代为音乐遗产协会(Musical Heritage Society)录制的海顿全部键盘作品,这套录音应该是录制年代最早的海顿奏鸣曲全集了,可惜目前只有15张LP的版本,还没有转制成CD。尽管巴尔萨姆是当时公认的“莫扎特专家”,为Decca的Oiseau-Lyre系列录制的莫扎特全部钢琴作品广受好评,但这并不妨碍他对海顿作品的精彩演绎。他的触键轻盈迅捷,发声明晰,音色如歌,演奏含蓄细腻、质朴真诚,线条清晰灵动,分句如同呼吸一般自然,始终保持着一种典雅、自然的本真气质,歌唱性与结构感兼具,不绝如缕的流动感,把古典主义的简洁明快和海顿作品特有的幽默机智出色地结合在一起。长期室内乐演奏的经验,使得巴尔萨姆高度注重演奏的均衡和分寸感,情感上总能保持恰如其分的节制,以一种融合了古典主义纯真和浪漫主义优雅的方式进行演绎。这是一套被历史遮盖的海顿奏鸣曲全集,值得反复聆听。

 

演奏者:鲁道夫•布赫宾德(Rudolf Buchbinder, 1946— )
唱片信息:1973—1975 Teldec(1974,18LP)/Teldec(1990,10CD)/Warner(2018,10CD)

21

《海顿奏鸣曲全集》
Warner(2018)封面

 

鲁道夫•布赫宾德从小享有神童的美誉。在他出生前父亲死于意外,母亲带着出生仅数周的他从捷克移居维也纳,11岁时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公演,20岁时在“克莱本大赛”与“贝多芬钢琴大赛”中获奖。但也许是因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师云集的原因,布赫宾德直到近二十年来才真正建立广泛的国际声誉,很多人认为他是被低估的大师。早在1973至1975年间,布赫宾德就在Teldec公司录制了这套海顿全集,这应该是最早录制完成的海顿奏鸣曲全集了。

布赫宾德是典型的奥地利学派继承人,精简的踏板,极端的手指清晰度,含蓄内敛的情感,展现了典型的维也纳风格。他拥有非凡的手指技巧,尤其是在快速音符的跑动上,有些急板乐章的演奏速度之快令人震惊,但他同时又能保证高度的清晰性和结构的古典性。布赫宾德的指触轻盈而又极具颗粒感,对踏板的使用非常谨慎,那种听起来“非连奏”的走句在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中实在是恰到好处,有时听起来甚至有些像在大键琴上演奏。绝佳的控制力佐以他良好的音乐品位,海顿作品中的幽默感被布赫宾德以一种沉着冷静却又鲜活的方式表达出来。有人认为尽管布赫宾德的演绎自然流畅、生机盎然,但在情感的体验上却给人一种客观上的疏离感。这或许不适合贝多芬,但在海顿的演奏上却相得益彰,布赫宾德并不去刻意展现作品的深刻性,而是在自然随性的演奏中力图还原海顿音乐本来的面目。

 

演奏者:叶卡捷琳娜•德扎维娜(Ekaterina Derzhavina,1967— )
唱片信息:1993—2008 Profil Medien(2012,9CD)

 

22

《海顿奏鸣曲全集》
Profil Medien(2012)

 

俄罗斯女钢琴家叶卡捷琳娜•德扎维娜毕业于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1992年获得德国萨尔布吕肯“巴赫比赛”第一名。

这套全集的录制时间跨度长达15年,最终由Profil Medien公司于2012年出版发行。如果抛开关于海顿奏鸣曲所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或传统演奏方式来看,这是一个大胆且极富创造力的演绎。同古尔德(G.Gould)一样,德扎维娜也是以《哥德堡变奏曲》来开启她的职业生涯。在某种程度上,德扎维娜似乎继承了古尔德的衣钵,她倾向于避开任何形式的华丽表达方式,以一种明亮、古怪、不羁的方式让听众重新审视海顿的这些作品。高度清晰、近于点触的手指、极其精简的踏板、不带情感的音色、复杂多变的装饰奏,等等,都让海顿作品显现出不同凡响的生命力。

不得不承认,德扎维娜的弹法相当现代,既精准又冷酷,力图在现代钢琴上呈现出大键琴或早期钢琴的音响效果。海顿作品中的优雅和诙谐被最大限度地剥离掉了,演奏者展现的是对乐谱的超凡解析能力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活力。如果我们能放下对海顿作品的固有执念,德扎维娜强烈的个性和原创性的演奏足以使听众屈服,获得一种非凡的聆听体验。

海顿的键盘奏鸣曲既为后来的人们打开了一个接近他那个时代的窗口,同时,在现代演奏家的反复解读中,也被打上了不同时代、流派、风格的烙印,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二度创作所构成的“小宇宙”。尽管从这些大师的个性化诠释中,我们也可以管窥到某种审美标准的变迁,但音乐欣赏是一种极具个性的审美,每个人的演绎都只是事物不同的一面,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标准极大地影响并塑造了千差万别的演奏者,同时也造成听众审美品位的差异。

法国钢琴家桑塔•弗莱斯(Chantal Fraysse)认为,如今的诠释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李斯特及其弟子的浪漫派风格。时至今日,在大部分的海顿作品录音中,我们仍可以见到这种影响,甚至说,它仍然是钢琴家进行美学诠释的底色,乃至基调。

继早已形成众星捧月之势的演奏贝多芬全部钢琴奏鸣曲之后,我们将会欣喜地发现,海顿键盘作品也被新一代的演奏家当成了“玛德莱娜蛋糕”,并以之为线索,去追忆海顿当年的“逝去时光”。同时,我们也期待涌现出更多精彩的海顿作品录音。

 

 

本文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钢琴艺术》2019年第6期,发布时略有改动。

 

文章标签(2)

相关文章

听版本,还是听作品? 文章来源: 音乐周报
发布于 21 06 2022
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大师们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文章来源: 微信公众号-尚音爱乐
发布于 22 05 2018
鉴碟│海顿的幻想与狂飙突进 文章来源: 音乐周报
发布于 27 04 2018
音乐故事:幽默的智慧——海顿与“惊愕” 文章来源: 微信公众号-古典音乐频道
发布于 12 03 2018
连贝多芬都不能掩盖他的光芒 舒伯特与他的传世名作 文章来源: 微信公众号-音乐之友
发布于 02 03 2018
巴赫作品的演奏艺术丨从演奏风格、力度、指触、指法、踏板角度分析 文章来源: 微信公众号-西方音乐评论
发布于 22 01 2018
巴黎交响曲与海顿同时期的杰作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手册(二十) 文章来源: 微信公众号-每晚一张音乐CD
发布于 13 11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