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月26日-1987年10月19日



现代 | Modern

英国 | British
 (3 评论) 3000收藏


杜普蕾生于牛津一个中产阶级音乐之家,她母亲是个不错的钢琴家,也是个天才教师。这个法国姓来自她父亲那边源于Channel岛的祖籍。就在她要过五岁生日前,初露音乐才华的她在收音机上听到大提琴的琴声,坚决要求学习大提琴。

之后,杜普蕾就学于Herbert Walenn的伦敦提琴学校,十岁时从师于知名音乐家William Pleeth,后来杜普蕾相继跟随瑞士的卡萨尔斯,巴黎的托特里耶,和莫斯科的罗斯托波维奇继续学业。1956年获得Suggia奖。

1959年杜普蕾第一次公开表演她的艾尔加协奏曲;1960年她赢得皇后奖杯(Queen’s Prize),1961年在伦敦第一场演奏会成功完成,当时她的大提琴是一把1673年的斯特拉迪瓦里琴,这把琴后来被称为杜普蕾斯特拉迪瓦里。一年后她先后演奏了几场埃尔加协奏曲,其中包括第一场后来成为历年传统的英国BBC音乐会。那一年开始,George Malcolm 成了她的奏鸣曲表演伙伴,而且二人开始联手为EMI录音。

1964年她和Stephen Kovacevich成为协奏曲伙伴。并首场演出了Priaulx Rainier的协奏曲。同年一位不知名的崇拜者送给她一把1712年的斯特拉迪瓦里---达维多夫斯特拉迪瓦里,前主是俄罗斯知名大提琴演奏家,有“大提琴沙皇”之称的卡尔·达维多夫,此琴成为她今后的主要演出器材。到1965年她的声誉已经渐渐升高,1965年当她录制了她那场著名的埃尔加协奏曲之后,成为了有目共睹的一颗灿烂明星。同年她首次在美国演出。

1967年她与丹尼尔·巴伦波因结婚。年底与小提琴手平夏斯·祖克曼的会面促使后来三人组成了一个演出团。并录制了贝多芬和柴科夫斯基的三重奏。此时,全世界几乎都拜倒在杜普蕾裙下:她与阿胥肯纳吉、帕尔曼、祖宾·梅塔等年轻且充满魅力的音乐家成为了朋友。她本人也成为举世瞩目的最有名的演奏家之一。但是,从1971年七月开始,她开始受到一种奇怪病魔的骚扰,手指开始会偶尔失去知觉,演出开始受到影响。后来她的病被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经历了一系列的病痛反复发作之后,她于1973年退出乐坛。她试图教授音乐,但是最终因为病症加重,于1987年十月病逝于伦敦家中。

杜普蕾的姐姐希拉里与哥哥皮耶合写了回忆录《狂恋大提琴》,并改编为电影《无情荒地有琴天》(Hilary and Jackie)。


13,026 作曲家

这些作品来自超过13,000 位作曲家,音乐家们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比较15-21世纪不同的音乐作品.

96,611 作品

汇集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到现代音乐等多达96,672部作品.

325,029 乐谱

超过60万页的全球最重要的古典音乐乐谱,手稿以及从未出版过的资料,同时内容还将不断增加.

多种检索方式

几秒钟之内,初学音乐的学生们就可以探索著名作曲家的全部作品集.

完整的可打印PDF

第一次把所有重要乐谱相关资料汇集到一起,包括分类目录,参考乐谱、歌本及其他可印刷资源等.

乐谱MIDI参考

许多乐谱在21CNMC中有相应的音频文件,读者可以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查看各种类型的乐谱.
按英文首字母筛选 全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显示 1 -50 共 0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