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山墓编钟有望改写音乐史”
民族器乐 | 08 07 2013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葬群被称为“湖北近30年最重要的考古发现”,目前其考古发掘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7月4日,考古人员在编号M111墓的墓壁二层台发现了1个镈钟和4个编钟。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李伯谦称:“这些新发现的编钟是西周早期的音乐器具,比曾侯乙编钟还要早500多年,它们的发现有望改写世界音乐史。”
查看全文
一封联名信“改写”音乐史
时评 | 11 09 2014
谭盾、郭文景、叶小纲、瞿小松、苏聪、陈其钢、周龙、陈怡……对于广大乐迷来说,这些名字就是中国作曲界的“梦之队”。巧合的是,他们都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77、78级学生,并且是“文革”结束恢复全国高考后,中央音乐学院招收的第一批学生。
查看全文
上音2006级博士研究生冯雷讲座:“重写音乐史”的再思考——一以抗战时期陪都重庆音乐文化为例
学术讲座 | 03 01 2008
上音2006级博士研究生冯雷讲座“重写音乐史”的再思考——一以抗战时期陪都重庆音乐文化为例20世纪之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是由小农经济体系向商业经济体系转变的世纪。社会的一切变动都是围绕着马克思所说的——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社会规律在进行,政治、法律、军事、科学技术、文化等等上层建筑都是为了适应经济基础而在改变,以达到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如此,我们可以看到:世纪初清帝逊位、共和政体建立后,出现了...
查看全文
专家谈贾湖遗址:贾湖骨笛的发现改写了音乐史
时评 | 13 11 2013
今年10月,距离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首次发掘已整整30年。11月1日至4日,为了纪念这项“20世纪100项中国考古大发现”之一的贾湖遗址进入考古研究的新阶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漯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舞阳县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联合承办了“纪念贾湖遗址发掘30周年暨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分享了对贾湖文化的研究成果。
查看全文
中国近现代音乐批评观念价值问题寻思
理论研究 | 11 12 2019

围绕中国近现代音乐批评观念价值问题展开历史脉络的梳理与学术理论的探究。将近现代音乐批评的观念按照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定性为:自省阶段、自觉阶段、偏执阶段、单一阶段、癫狂阶段。对不同历史阶段的音乐价值观念做出了历史梳理,指出:价值问题是音乐批评者展开批评实践的“动力源”。面对核心问题,给出了四个解决方案:1.避绕三个误区,2.确立三个意识,3.突出三种观念,4.彰显三类价值。

查看全文
五四音乐史话
特别策划 | 04 05 2016
萧友梅、赵元任、刘天华、黎锦晖等人,是“五四”运动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们是第一批现代意义的中国作曲家,王光祈和青主则在音乐理论建设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查看全文
五首改变音乐史的交响曲
作品 | 20 02 2017
五首改变音乐史的交响曲
查看全文
人类音乐史获推进:河南贾湖遗址再现8000年前骨笛
乐器相关 | 04 11 2013
3支用丹顶鹤尺骨制成的骨笛,日前和它的墓主人一起重见天日,再次表明8000多年前我国淮河流域的先民们已经能够演奏优美的音乐。
查看全文
地方音乐史著作《礼乐无锡》
图书资讯 | 02 01 2009
由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作序,以弘扬无锡音乐文化遗产为主旨,记述众多无锡籍音乐名人的地方音乐史著作《礼乐无锡》昨日首发,同名展览在崇安寺钟楼举办,吸引了大批市民冒雨前往参观。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古代礼乐制度在江南实施最早的地区,《礼乐无锡》便是这样一本真正展示无锡城市文化品位的专著。杨卫泽在序言中指出,“无锡人才的涌现,有时代特定的背景,也有千年形成的良好的人文环境。‘礼’和...
查看全文
对于“音乐百科全书”编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热点访谈 | 08 09 2009
对于“音乐百科全书”编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波士顿大学音乐史教授Joel Scheveloff访谈录1999年7月/波士顿大学(□李春光/■J.Scheveloff)□想就“百科全书”编纂之事向你求教。你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所在的学校——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正在着手编一部“音乐百科全书”。我不赞成这件事。理由是:总体而言,对于外国音乐,即欧洲音乐和中国以外的非欧音乐,我们尚处于了解、介绍之中,缺少...
查看全文